香港滙豐銀行百年不倒背後神秘原因

2.jpg

香港滙豐銀行屹立於香港近百年,一個百年不倒的成功銀行,肯定有它原因。它背後的神秘原因,就是它所處的地點,就是中國三大斡龍的南龍,到了滙豐銀行的地點而盡頭結穴,這裡就是一個難得的風水寶地。

 緣起

我國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從三千多年前的周朝起,周文王創易經六十四卦,以易經的文化演變出國家對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管理管道,奠定華夏文化的深厚基礎。周朝是中國最長久的朝代,共有八百多年之歷史。

從周朝開始,所有的帝皇宮殿,都依照易經八卦風水的原理去建造,直到清代都沒有改變。最有代表性的帝皇宮殿莫過於「紫禁城」,它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帝所居住及行政的地方,內裡的設計,完全是依照陰陽五行,易經八卦,風水的理論來設計。這可以體驗到我們中國人幾千年的文化承傳,在建築居室的思維模式,是離不開五行、易經八卦、風水的理念。

香港於1841年割讓給英國人後,正式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它由原來的一個荒蕪、地脊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為日後國際大城市打下基礎。

話說回來,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經過近百年的轉變,遙身一變已成為今日的世界級的金融經濟中心,對世界的金融體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最有代表性的銀行體系,非香港滙豐銀行莫屬。

香港滙豐銀行屹立於香港近百年,一個百年不倒的成功銀行,肯定有它原因。它背後的神秘原因,就是它所處的地點,就是中國三大斡龍的南龍,到了滙豐銀行的地點而盡頭結穴,這裡就是一個難得的風水寶地。

3.jpg

滙豐銀行早期

 風水寶地

先說香港的風水地理環境,香港的山脈源於中國三大幹龍之一的南龍,山脈來龍自廣東五嶺的大庚嶺,東走九連山,再崛起蓮花山脈,延綿曲節向西南疾走至惠陽,到達深圳的梧桐山,成為香港的來龍祖山。

香港島的的來龍是雙龍入脈的格局,正龍由九龍的尖沙咀穿田過脈上龍港島;另一條來龍是由大角咀潛龍過脈昂船州,再過脈西環石塘咀上龍扯旗山,故此香港島是雙龍會逢入脈上扯旗山。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行的位置,正正坐於扯旗山的中脈之下受氣而結,在風水格局上稱之為「回龍顧祖」格局。

滙豐銀行整座建築物的佈局,大門開在皇后大道中的龍脈上接氣,背靠維多利亞港口,形成坐空朝滿的格局。

4.jpg

設在皇后大道中的大門入口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於1865年3月在香港開業,總部塔樓設在獲多利街以及皇后大道交界的獲多利塔樓,中環皇后大道中1號沙宣洋行所持有的域多利塔樓,當時是租用,1866年,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决定購入該地皮。1866年將原址改建為第二代總行,建築風格改建成維多利亞式設計。

5.jpg

第一代滙豐銀行

6.jpg

第二代滙豐銀行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行是於1933年重建,改造為第三代總行,並使用了部份舊香港大會堂的原址,整座建築物的設計,屬芝加哥學派的設計,樓高13層,是當時遠東規模最大的建築物。1935年正式啟用。

7.jpg

8.jpg

第三代滙豐銀行

1935年香港滙豐銀行總行落成時,塔樓擺放兩尊銅獅子,這個擺放相信是出於風水上的决定。這兩尊銅獅子的來源是根據當年的上海滙豐銀行大樓興建的同時,向英國訂購,分別以當時滙豐香港總經理A. G. Stephen(史提芬)和上海分行總經理G. H. Stitt(施迪)命名。安放於大樓正門,作為辟邪壓煞的瑞獸。

1935年香港滙豐總行,也仿照這兩尊銅獅,鑄造了兩尊同樣的獅子,安放於德輔道中之塔樓前。

9.jpg

10.jpg

1941年日本佔領香港,在1943年物資緊張時,日本軍曾試圖將銅獅連同維多利亞女王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大班昃臣(Sir Thomas Jackson)的銅像,運至日本回爐取銅。後被運至橫濱,存放於碼頭倉庫。

1946年日本戰敗投降,幸好銅獅子及銅像仍存放在碼頭倉庫內,後被一名美國海軍水手發現,該水手到港後將消息告知香港滙豐銀行大堂職員,之後在麥克亞瑟將軍安排下令運回香港。

香港滙豐銀行總行塔樓在1978年拆掉重建,並於1985年11月落成啟用。新一代的設計完全沒有正後門,地面全部打通,一面空曠的廣場。只設有兩條電梯,一條向上而另一條則向下。它採用蝦須的形態,像蝦的覓食方法般的意念,由下抽向上來吸食食物。

滙豐銀行為何要作如此方法設計,原因是跟維多利亞港不停地填海有關。40年代的香港維多利亞港口,是彎曲有情且寬闊,但到七八十年代,香港大興土木,把維多利亞港填海,令到維港的水道收窄,形成水流急速。

11.jpg

囙此維港的急速氣流,會直沖滙豐銀行的入口。如果在這情况開門納氣,只會吸納到煞氣,衝破財星。於是採用不設大門管道,讓氣流直通到塔樓內的廣場,再到皇后大道中的山脊,然後慢慢回流返銀行內的廣場,最後由蝦須形的電梯,抽氣上銀行內,此格局是細水長流的的吸氣法。

12.jpg

13.jpg

蝦須形電梯

香港在回歸前十年,在香港的中環商業區,出現一場史無前例的中外風水大戰。這就是香港中國銀行塔樓破土動工,興建樓高七十層的商業大樓。

當時香港中國銀行總行,請來世界知名的建築師‘貝聿銘’設計“三把刀劍”形的大樓,這個大樓設計外表看似是創新,獨特,但這三把刀的刀刃分別指向香港三個重要的權力及經濟中心。

刀刃第一面指向港督府(今禮賓府),刀刃第二面遙指英國駐港部隊總部(添馬艦)。第三面刀刃則指向香港滙豐銀行總行。

中國銀行用的方法是中國最原始的風水法,「以形制形,克敵制勝」,它背後隱藏著破壞,制衡當時香港的經濟及權力中心作用。

14.jpg

中銀大廈

中銀大樓在1985年年中破土動工,香港第26任總督尤德爵士1986年12月5日晚上在下榻的英國駐北京大使館心臟病突發,在睡夢中去世,終年62歲。其時滙豐銀行曾經一度股票大跌。

當時港督府也暗地裡請來御用風水師,聽取如何化解的方法,之後建議在中銀大廈刀鋒沖射港督府的位置上,在中間種了兩棵柳樹,用遮擋的方法去化解刀鋒的煞氣。柳樹的形狀柔和、圓潤,對大樓刀一般的尖利角度起了緩衝作用。

15.jpg

港督府受中銀大廈影響

香港滙豐銀行總行,同時間也作出了反應,資詢御用風水師的意見,實时在銀行的頂樓安裝兩枚大炮,炮口對正中銀大樓的刀鋒位置。說也奇怪,當安裝了大炮後,香港中銀內部接連發生事端,副行長也突然被“轟”下了臺。

16.jpg

1990年中銀落成後,李嘉誠的長江集團中心,剛夾在中銀大樓及滙豐銀行中間,左右兩邊受敵,於是也作出相對的風水佈局,在整座塔樓裝上金屬外牆,外形像裝上防彈的保護鋼板,刀槍不入。

17.jpg

綜觀滙豐總行於1985年重建啟用後,其坐向已更改為背山朝海,是坐丁向癸。

滙豐總行的堂局,由前面之皇后像廣場到天星碼頭,開揚廣闊,藏風聚氣,水聚明堂。遠朝處又有香港祖山大帽山作呼應,相得益彰。

下元七運(1984年至2003年),向首紫白令星七赤,盡得維多利亞港的旺氣。再加上,滙豐總行的城門得用,旺極已。其當運之旺氣,可延續至下元九運。

18.jpg


联系方式

香港: (852)5997 4837

國內電話: 14715691657

郵箱: fcskam88@yahoo.com.hk

地址: 香港九龍福華街17-25號福昇大厦10B室

扫描上面的QR Code

加我WeChat

版權所有:甘子弘風水事務顧問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粤ICP號:11066155號 云合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