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源流
  風水學是源自中國古代人類之一種學術、用以觀察大自然之山川河嶽形態,來配合人類居住之一種方法。風水學又名堪輿學,在秦漢時期(西元前246年至264年),是中國風水術之形成期,在這段期間,古天文學與地理學學術氣氛濃厚,陰陽五行、八卦、氣運諸學說特別活躍,為後世風水理論奠定了發展基礎。漢代以後,由周易為基礎理論,至陰陽五行學的觀念,形成各種術數趨向成熟,如蔔筮、占星、相術、仙術、風水等非常盛行。
 
  至東晉(西元317年至419年)出現一位頗具影響後世中國風水術的人物 :『郭璞』,他建立了中國風水學葬乘生氣的理論基礎,『郭璞』撰寫了一本非常有代表性的書:『葬書』,書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之,故謂之風水。』這對後世的風水理論影響深遠。

  到唐朝時期,陰陽兩宅之選址受到非常重視,對山川形勢,方位、坐向等選擇都非常講究。因此在此期間羅經被廣泛的運用。唐代未期(西元880年)出現另一位對後世影響深遠之風水祖師『楊筠松』,他對風水方面之貢獻,就是將風水系統化,操作規範化,同時創造了具有正針和縫針的中國羅盤,因此被曆代風水界尊稱為一代宗師。而他的著作有『疑龍經』、『撼龍經』、『青囊奧語』,『天玉經』及『都天寶照經』等書。

  到宋代至明清時期,風水已經到達非常盛行、頂峰的階段。這段期間的重要著作有:

  宋代時期有:賴文俊的『催官篇』。吳景鸞的『天機賦』及『亥空秘旨』等。

  明代時期有:徐善繼、徐善述的『人子須知地理心學統宗』,劉基的『堪輿漫興』、『地學心傳十二種』。李默齋的『闢徑集』。蔣大鴻的『地理辨正』、『天元五歌』等。

  清代時期有:章仲山的『地理辨正直解』、『陰陽二宅錄驗』、『玄空秘旨註』。姚廷鑾的『紫白訣』,馬泰青的『三元地理辨惑』內有註『地理十不葬』堪為地師的箴言規則。沈竹礽的『沈氏玄空學四種』、『沈氏地理辨正抉要』、『靈城精義箋』等。

  到近代的重要著作有:尤惜陰的『宅運新案』。孔昭蘇的『孔氏玄空寶鑑』、『陽宅秘旨』。談養吾的『地理辨正白話註解』、『大玄空路透』、『大玄空實驗』。吳師青的『地學鐵骨秘』、『撼龍經真義』、『樓宇寶鑑』等。

  致於風水派別可分為兩大主流:一)形勢派(巒頭派),二)理氣派。形勢派的理論是著重於山川形勢,地理環境,河流水向之配合。理氣派的理論是注重於數理上的應用,可分為以下分支派別:有八宅派、命理派、飛星派、九星派、玄空大卦派、三元派、三合派、星宿派、七十二龍穿山派等等。

上一篇:何謂風水

下一篇:選樓禁忌 (一)

联系方式

香港: (852)5997 4837

國內電話: 14715691657

郵箱: fcskam88@yahoo.com.hk

地址: 香港九龍福華街17-25號福昇大厦10B室

扫描上面的QR Code

加我WeChat

版權所有:甘子弘風水事務顧問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粤ICP號:11066155號 云合技术支持